1.关于猴的成语有多少?
有关猴子的成语典故、俗语谚语和歇后语源远流长、举不胜举。
如: 沐猴而冠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韩生劝项羽都关中,羽曰:‘吾闻富贵不还乡,如衣锦夜行。’乃烧宫室都彭城。
韩生曰:‘人言楚人沐猴而冠,果然。’” 朝三暮四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芋,曰:‘朝三暮四。
’众狙皆怒。曰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
’众狙皆悦。” 心猿意马此为佛教用语。
用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而多变,后多用于比喻心神不定。 尖嘴猴腮《儒林外史》第3回:范进中举后痰迷心窍,他的岳父胡屠户骂他:“象你这等尖嘴猴腮,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,不三不四,就想天鹅屁吃。
” 杀鸡吓猴比喻惩罚一个人以警告其他人。《官场现形记》53回:“俗语说得好,叫做‘杀鸡吓猴’,拿鸡子宰了,那猴儿自然害怕。”
树倒猢孙散宋《说薮·曹咏妻》载:曹咏投靠秦桧,做了大官。秦桧一死,曹就被贬。
厉德斯派人给曹送去一信,曹拆开一看,乃是《树倒猢孙散赋》一篇。 猢狲入布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[梅尧臣]受敕修《唐书》,语其妻刁氏曰:‘吾之修书,可谓猢狲入布袋。
’” 猿鹤虫沙《抱朴子》:“周穆王南征,一军尽化,君子为猿为鹤,小人为虫为沙。” 教猱升天比喻教唆别人做坏事。
《诗经·小雅·角弓》:“毋教猴升木。 ” 弄鬼掉猴: 捣鬼,耍花样 杀鸡骇猴: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山上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: 俗语,比喻没有能人,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土龙沐猴: 比喻徒有虚名,而无其实 轩鹤冠猴: 乘轩之鹤,戴帽之猴。
比喻滥厕禄位、虚有其表的人 宰鸡教猴: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。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馀 这些成语皆形象、精炼、贴切之语,运用得当可令文章增辉。
有关猴的词汇缀入民间语言,就带来活泼俏皮之感。如说小孩淘气,是“猴了巴叽”;说人机灵“长了毛比猴都精”;劝人不当教师“家有五斗粮,不做猢狲王”;讥人吝啬“猴子手里掉不出干枣”;至于“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”,看是谁说,强势一方传达的是威胁的信息,弱势一方则在表达无奈的情绪。
《红楼梦》中贾宝玉要吃鸳鸯脸上的胭脂,猴在人家身上不下来。一个“猴”字,名词作动词用,何等的传神! 歇后语就更多了,如: 猴子学走路――假惺惺(猩猩)。
猴子戴礼帽――假充文明人。 猴子偷桃――毛手毛脚。
猴子唱戏――想起一出是一出。 猴子带胡子――要哪出没哪出。
猴子偷瓜――连滚带爬。 猴子扛大梁――受不了。
猴子吃大象――亏他张得开嘴。 猴子捞月亮――空欢喜。
孙悟空更使这类词条数目大增: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――好戏在后头。 孙猴子封了个弼马温――不知官大官小。
孙猴子变山神庙――露了尾巴。 跟孙悟空比跟头――差着十万八千里。
白骨精遇上孙悟空――原形毕露。 六耳猕猴充悟空――冒牌货。
孙悟空的金箍棒――神通广大。 孙悟空到了花果山――称心如意。
等等,不一而足。 。
2.猴与火有什么词语形容
额,不知道楼主说的是不是这个成语:火中取栗。
个人见解,仅供参考
火中取栗
[释义] 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。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;自己上了当;却一无所得。[语出] 故事见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·封登的寓言《猴子与猫》。
有一只猴子叫贝特郎,一只猫叫哈东,它俩同属一个主子,食宿一起,臭味相投。
它俩无法无天,如果家里有什么东西被损坏,用不着找邻居,准是这俩坏小子干的。贝特朗偷窃成性,而哈东对奶酪的兴趣远胜过老鼠。
有一天,这两个狼狈为奸的家伙看到炉火的一角煨着些栗子。偷吃些栗子,这乐子可是妙不可言。两个坏蛋知道,这既损人又利己,真是一举两得。猴子贝特朗对猫哈东说:“兄弟,今天可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,帮我把栗子取出来。
如果我天生就能火中取栗的话,那我早就尝到栗子的滋味了。”
话音刚落,哈东用敏捷灵巧地爪子先把炉灰拨开,再缩回脚爪,然后连续几次,把栗子从火灰中一颗颗取出来,而贝特朗却抓紧时机大嚼栗子。
就在这时,一个女仆走了过来,它俩吓得四散奔逃。事后听说哈东没捞着栗子吃,很不高兴。
大多数诸侯也是这样,他们受到夸奖,就是要派他们类似的用场。为了国王的利益,他们将火中取栗,血洒疆场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: 原文链接:
3.兔和猴的成语大全
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
[释义]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;不知变通;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。
[语出] 汉·王充《论衡》:“犹守株待兔之蹊;藏身破置之路也。”
[正音] 待;不能读作“dǎi”。
[辨形] 待;不能写作“侍”。
[近义]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
[反义] 通权达变
[用法] 用作贬义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。
[结构] 连动式。
[辨析] ~和“刻舟求剑”;都含有“不知变通”之意。但~重在“守”和“待”;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;只是存在侥幸心理;想获得意外成功;而“刻舟求剑”偏重于“刻”和“求”;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;但不了解情况变化;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。
[例句] 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;这样如同~;能有好日子过吗?
[英译] wait for gains without pains
[成语故事]
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,有一个农民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.遇到好年景,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;一遇灾荒,可就要忍饥挨饿了.他想改善生活,但他太懒,胆子又特小,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,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。
奇迹终于发生了。深秋的一天,他正在田里耕地,周围有人在打猎。吆喝之声四处起伏,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。突然,有一只兔子,不偏不倚,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。
当天,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。
从此,他便不再种地。一天到晚,守着那神奇的树根,等着奇迹的出现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哈诺文化网 » 关于猴火的成语大全(关于猴的成语有多少?)